石墨烯迎来催化剂。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9月24日开幕,会上,《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英文版将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成为石墨烯板块继续表现的另一重磅催化剂。二级市场上,数据显示,昨日石墨烯指数涨幅0.6%。 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9月24-26日在南京举行,大会以“全球化的合作与分工”为主题。届时,将有各国石墨烯机构负责人、世界顶级石墨烯专家、行业相关组织者和骨干企业代表等3000余人参会。同期,大会还将举行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材料应用博览会及百项成果展示活动。 此次发布会上,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编写的《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英文版正式面向全球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石墨烯应用市场2020年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中国将在全球石墨烯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石墨烯行业已度过制备研发阶段,进入应用研发期。学术界关注石墨烯主要看它的性质,而产业界关注其性价比。海通证券认为,目前石墨烯的产业化包括两个路径,一个是批量生产石墨烯原料,二是大规模投入到应用领域。目前,石墨烯行业已经基本度过了制备的研发阶段,原料的性能已经不存在问题。 石墨烯的下游产品主要有三个方面。粉体多应用于能源领域,薄膜多用于服饰和电子产品设备。粉体领域的应用总的来说性价比较低,目前也有其他成熟的可替代产品。服饰方面,石墨烯服饰目前被定位为高端产品,能否实现市场推广,以及人们是否认可其较高的附加值,需要时间检验;而电子领域,柔性显示的爆发时点目前并确定,短期内市场化的可能不大,导热膜方面,高导热石墨膜目前也很成熟,石墨烯导热膜的合格率也还有待提升。 石墨烯产业化在我国起步早,发展迅速,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重点发展石墨烯的政策颁布,石墨烯产业化进一步迎来了投资热潮。 “面对石墨烯行业虚火过旺鱼龙混杂的问题,去伪存真、发掘真正投资办实事的石墨烯企业成为关键所在。”天风证券认为,在石墨烯粉体众多的下游应用中,石墨烯锂电池导电剂凭借市场规模巨大、替代现有体系简单、综合成本低的优势,有望率先成为石墨烯下游应用的突破点。
慧聪水工业网 “环保是企业实现飞跃的催化剂,也是降低经营风险最主要的抓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晓指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李新创也表示,“无论社会怎么进步,钢铁材料仍将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绕不开环保这个槛。目前即使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企业,污染控制成本也达到吨钢150元~200元,占生产总成本的6%~8%。” 专家强调,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成本最小化和满足最新环保排放标准要求两者缺一不可,而这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进行污染控制,同时也离不开技术创新。 “九化协同”推动行业升级 能源总量、能耗单量、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可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抓手 最近几年,钢铁成为热门话题,产能过剩、污染严重、价格波动等总能引起关注,大家都在问:钢铁到底怎么了? “钢铁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快速发展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红利,技术进步推动了钢铁行业的腾飞。”李新创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钢铁行业不可能再快速增长,将进入高位徘徊阶段。 钢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我国一些城市“因钢而生”,钢铁产业与城市已经成为高度融合的整体。未来,钢铁的出路在哪里?李新创的答案是“九化协同”。“我们要重塑钢铁的价值链,通过绿色化、有序化,使行业有序发展;通过品质化、标准化、差异化、服务化、多元化、智能化,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国际化,积极走出去。” 应该说,一家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是否赢利,也取决于企业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现在,钢铁行业受到很大压力,环保已经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曹宏斌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即使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企业,吨钢水耗也达到3吨,吨钢能耗约580千克标准煤,污染控制成本达到吨钢150元~200元,占生产总成本的6%~8%。 李新创说:“钢铁企业面临能源总量和能耗单量的压力,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也要求改变过去的环保管理体制,这都是企业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将环保和生产全过程结合 环保不仅是环保的事,借此推进整个生产流程的改进和系统优化 经过多年环保改造和污染治理,钢铁行业的一些常规污染物如COD、SO2等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现在留下的都是难降解、浓度比较低、毒性比较强的污染物,治理成本更高。“支撑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成本最小化和满足最新环保排放标准要求两者缺一不可,钢铁水污染低成本系统控制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进行污染控制。”曹宏斌说。 “我们不提倡,环保不达标就在末端加个设备。因为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样企业的治理流程就会越来越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晓告诉记者,将环保和生产全过程更好地结合,这样折算下来,可能生产成本增加1块钱,环保成本减少两块钱,综合算起来还是合算的。“所以,环保不仅是环保的事,需要推进整个生产流程的改进和系统优化。” 林晓说,类似的实践在有色行业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于材料加工企业来说,所有的原料都是花钱买来的,而污染物是从原料中产生的,企业要花钱买原料,还要花钱处理污染物,相当于花了两份钱。 “如果能把没有利用的原料和副产物实现资源化,只要回收成本低于物料价值和环保成本,企业就能产生效益。如果能够通过全流程优化,在前端实现排污减量化,后端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就能解决单纯依靠末端无害化处理的尴尬。”林晓说。 除了工艺技术改进,曹宏斌提醒,企业也要重视管理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治理效果。同样的设备在不同企业的运行效果千差万别,管理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厌氧生化等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理。 市场对高端技术需求增加 环保是企业实现飞跃的催化剂,高端产能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 压力之下,钢铁行业的淘汰落后和环保治理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据李新创介绍,钢铁行业在“十二五”期间淘汰了9000万吨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要化解1.4亿吨左右的落后产能。“我们认为环保是有效的,环保是企业实现飞跃的催化剂,也是降低经营风险最主要的抓手。企业要改变理念,不能把环保当成要你做的,现在要变成我要做的,要相信环保能创造价值。” 林晓说,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环保欠账多的钢铁企业被关停,留下来的企业因为钢铁价格提高,效益反而得到改善,这是对企业的一个激励。“环保成本应该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之前有些企业不关注环保或者偷排漏排,现在,在统一的环保要求下,大家比拼的就是谁的技术好,谁的管理好,谁达标排放的成本低,这才是正确的、公平的。” 正是因为企业重视环保,对技术研发提出的需求才更有针对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了解企业的人,才知道企业需求是什么。”林晓认为,需要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帮助科研机构找到研发方向,帮企业找到可以借助的外力,减少无效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很多科研成果都停留在论文上,转化应用不够。林晓分析称,在国内,科研机构一般将研究成果做成工艺包,输出给设计院设计成蓝图,再交给工程公司施工建设。但是,因为设计院和工程公司已经企业化运作,他们更愿意通过简单复制,实施技术含量低、效益产值高的项目。“国内习惯用1/3的价格购买60%的功能,不愿意用两倍的价格购买150%的功能。这实际上使得高端产能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 不过,林晓对于前景还是乐观的。他认为,随着环保标准加严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市场对高端技术的需求会增加。当然,这离不开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沟通,企业要多跑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人员也要对了解企业需求。“只有大家在每一个环节都多走一点,这个链条才能扣得更紧。” 分享按钮 责任编辑:童志威
慧聪塑料网讯:工艺助剂,全名为:加工工艺助剂。或称加工助剂。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的新兴科技。实际上,工艺助剂的发展与使用,几乎与塑料原料的发展是同步的,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例如:传统的平价润滑剂硬脂酸盐(锌盐、钙盐、镁盐、镉盐),早在40、50年代,已被普遍地用于塑料加工。即使在目前,硬脂酸盐仍被广泛地用于塑料加工。因此,作为塑料加工工业的从业人员,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概念,即:工艺助剂的应用早已存在于传统的塑料加工工业之中。 但根据与大量的塑料工业从业人员接触后发现,许多人虽从事塑料加工几十年,竟不知几乎每一种塑料原料中都含有加工工艺助剂!因此,当向这些高年资塑料工业从业人员介绍先进的工艺助剂时,大部份人都会问:“为什么要使用工艺助剂?”甚或怀疑使用工艺助剂的必要性。 工艺助剂的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一个最简单的譬喻如下:人们一定明白,要一辆汽车能开动,必需加入汽油(或其它燃料)。但千万不要忘记,这辆汽车还必需加入各类润滑油,如:发动机润滑油、齿轮箱润滑油、轴承润滑油等。否则,汽车就开不快,机件很快磨损,并有很大的震动和噪音。与这个简单的譬喻完全一样,各类工艺助剂就是塑料熔体的“润滑油”。 (一)塑料工业助剂基本分类如何? 塑料工业助剂大致上分为: (1)功能性助剂。功能性助剂的特点是,它们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使塑料的性能得到某些方面的提高。例如:抗氧剂、紫外光吸收剂等。 (2)工艺性助剂。工艺性助剂的特点是,它们并不直接提高塑料的性能,而是改善塑料?被加工性,以获得品质良好的最终制品。例如:内润滑剂、外润滑剂等。 (二)什么是内润滑剂? 内润滑剂是塑料分子碳链之间的润滑剂。用以增加塑料熔体的流动性以改善加工性能。例如:Mi(熔流指数)0.8-1.0的LLDPE有比Mi2的LLDPE明显高的拉力、抗刺破性、抗撕性。但Mi1的LLDPE由于熔体粘度大,螺杆扭力较小的设备难以对其熔体进行塑化。如添加了内润滑剂,熔体流动性得到改善,就变为容易加工。 (三)什么是外润滑剂? 外润滑剂是减低塑料熔体与加工设备钢铁表面粘滞阻力的润滑剂。使塑料熔体具有良好的被加工特性。例如:Mi1的LLDPE,其熔体与加工设备的钢铁表面有很大的粘滞阻力。没有外润滑剂,不能制成表面平滑的膜材。依靠外润滑剂的帮助,就能制成高拉力、高抗刺破、高抗撕裂的高表面平滑度膜材。 (四)工艺助剂有哪些效能? 工艺助剂的效能大体归纳如下: (1)降低塑料加工过程中的电力消耗。例如:高科技工艺助剂PEA系列,一般均能在原有的电力消耗水平下,将产量提升10-15%。即:节省10-15%电力消耗,并同时降低10-15%的企业管理成本。 (2)提高塑料制品的机械强度、表面平滑度、表面光亮度。例如:高科技工艺助剂PEA系列,能改善塑料熔体塑化效能,因而膜材的纵向、横向拉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亦能提高膜材表面的微观平滑度,以提高表面光亮度及印刷品质。 (3)消除膜材表面人眼可见或仅依靠显微镜可观察到的微小晶点。消除精细印刷“白点”。 (五)使用工艺助剂会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从表面上看,任何助剂的使用都会产生相应的附加使用成本。但对工艺助剂来说,大量的事实证明,使用工艺助剂的附加成本,不仅可以从电力消耗降低、或产量增加所导致的企业管理成本下降、产品废次品率下降、以及平价原料的使用等,几方面的综合效益抵销附加成本。大量的事实证明,工艺助剂的使用,不仅不增加成本,反而使生产总成本得到下降。 (六)工艺助剂的使用,是增加企业盈利的重要技术措施 大量的事实证明,工艺助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盈利。例如:高科技工艺助剂PEA的使用,由于可以使Mi1的高拉力LLDPE顺利加工,因此,在同等的拉力条件下,胶袋可以减薄。对胶袋生产厂来说,可以将按吨的售价提高;对买家来说,每吨胶袋的数量可以得到增加,双方均能得益。又例如:高科技工艺助剂PEA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胶袋的精细印刷品质,使胶袋更能适用于高级产品包装,胶袋的售价也因此得到相应的提高。 责任编辑:王宁12
聚偏氯乙烯(PVDC),由于其单体中的二个氯原子的对称性及极强的极性,使其均聚物具有高的结晶度,使气体在其中的溶解度低,扩散慢,从而对氧、水及水蒸汽的阻隔性好。此外,由于含氯量高,它还具有阻燃性、耐腐蚀性及抗生物降解性好的优点,因此,PVDC膜现被广泛用作包装材料和防护面料。但是偏氯乙烯分子中二个对称氯原子对热极不稳定,只能在100℃下使用,加热到125℃时就放出HCl,形成共轭双键,使聚合物变成黄色或棕色,最后变成黑色。 为了提高PVDC的热稳定性、改善加工性和使用性能,通常在加工前直接向PVDC中加入多种助剂。用于成膜的常用助剂有增塑剂、稳定剂等。 1增塑剂 PVDC成膜时常用的增塑剂有癸二酸二丁酯(DBS)、癸二酸二辛酯(DOS)、己二酸二辛酯(DOA)、柠檬酸三丁酯(TBC)、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ATBC)。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分子间力,以便于塑化。在选用时主要是要求其与树脂相容性好及符合食品卫生的需要。不同的增塑剂有着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常用两种不同增塑剂并用,以互相取长补短,满足加工性能和产品性能的要求,其加入量一般为5~7phr,增塑剂加入量如偏低,会产生反增塑效应,使它呈刚性;加入量偏多,则使制品的阻隔性和机械性大为降低。 2稳定剂 PVDC在成膜时通常加入一些具有热稳定作用的环氧化合物,如环氧大豆油(ESO)、环氧亚麻油(ESL)等。作为热稳定剂,这些环氧化合物分子中的环氧结构能与HCl作用,阻止或延缓受热分解,并有明显的增塑作用。 环氧化合物的加入量一般为0.5~2.5phr,用量过多,容易迁移到薄膜表面,造成薄膜发粘,影响成膜性。也可以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热稳定剂。 3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是成膜时减少PVDC树脂与挤出机料筒、螺杆之间因机械剪切力产生的相互摩擦,减少螺杆与模头中停滞的PVDC物料,有效地防止热分解,有利于薄膜成膜率的提高,同时还使薄膜表面有光泽度。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的金属盐、硬脂酸甘油脂类、硬脂酸酰胺等,一般的加入量为011~1phr,润滑剂用量过多会影响薄膜的自粘性。 4无机填充剂 PVDC成膜时通常还须少量加入无机填充剂,常用的有碳酸钙、滑石粉、氧化镁、高岭土、氢氧化钙、二氧化钛等。填充剂的加入除了可以调节不同的阻隔性能之外,还可以改善加工性能和薄膜的机械性能。如改善薄膜的印刷性和表面的光滑性时,添加量一般为0101~3phr,以不损失薄膜透明度为准。此外,二氧化钛的加入,可以防止因树脂热分解导致薄膜产生气泡、白点,同时也不影响薄膜的阻隔性。氧化镁的加入,还可在较高温度下成膜,可使分子量分布较宽的PVDC树脂有较大的挤出速率。另外,滑石粉的加入则可以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加快结晶速度。 5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 虽然PVDC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但在树脂的加工性能、热稳定性和薄膜强度等方面还存在缺陷,为了更好地提高某个性能或适应某些专门的用途,除添加常用的、分子量小的助剂之外,还常根据需要添加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共混来改善其性能。 511提高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 PVDC由于本身的热稳定性差,容易分解,使加工性能变差。为了提高加工性能就必须提高热稳定性。为此而需加入的改性剂有:乙烯烷烃类共聚物的弹性体或橡胶体,加入量为2%~20%;醋酸乙烯含量5%~18%,熔融流量为011~110dg/min的EVA共聚物,加入量5%~40%。用于提高树脂加工性的改性剂有:苯乙烯的共聚物、偏氯乙烯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此外,也可以将不同分子量的偏氯乙烯与氯乙烯共聚树脂等共混[16],如采用偏氯乙烯聚合物100phr、苯乙烯含量>20%的软化温度为50~180℃的聚合物0101~5phr、增塑剂或稳定剂0.1~3phr的配方,能得到阻隔性高、加工性能好的组成物。而一种分子量为50000~300000的PVDC树脂和另一种分子量≥5000的PVDC树脂共混,可得到加工性能优异的共聚物。 512提高薄膜强度 用于提高薄膜强度的共混改性剂有苯乙烯的共聚物,如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等;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醋酸乙烯、聚酰胺、接枝的丙烯酸酯等共聚物或这些弹性体等。如聚酰胺的加入可提高低温下的抗冲击强度并且有较高的阻隔性能。 513提高薄膜的柔软性 PVDC薄膜本身柔软性差,添加普通的增塑剂虽然能得以改善,但由于成膜过程中增塑剂的迁移,不宜采用高频热封等特殊热封。若采用10%~15%的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则可使薄膜具有柔软性、耐寒性、热封性及阻隔性,并改善了加工性能。 513提高薄膜的透明性 采用氯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其含氯量为1%~50%,用量为1%~40%;或用氯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40%与PVDC共混;或用二种不同分子量的PVDC共混可制得具有透明度高的薄膜。 514提高薄膜的自粘性和粘结性 提高PVDC薄膜的自粘性和粘结性,加入液体的增塑剂(如柠檬酸酯)虽可以提高自粘性和粘结性,还可同时当增塑剂使用。但液体的增塑剂在PVDC中的溶解度有限,常要迁移到薄膜表面,甚至转移到器皿上。用这种方法虽然有时能增加薄膜的自粘性和粘结性,但还存在膜与膜之间粘连的问题。如采用乙烯含量为50%~65%、分子量1000~400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添加量为011%~70%,并可以与增塑剂一起并用。 责任编辑:乔彤
上海长风化工厂是上海华谊集团上海涂料有限公司所属的骨干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内经营销售环烷酸、环烷酸盐、异辛酸盐和稀土催干剂最早、最大的厂家之一。从专业经营销售油漆涂料助剂开始,经过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长风已经形成了以催干剂为龙头的五大产品系列,涉及涂料助剂、油漆油墨催干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复合材料助剂五大领域